福州一名留学生与交警发生冲突的事件有了新的进展。2019年7月12日下午,澎湃新闻从涉事留学生所在的福建农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决定给予该名留学生留校察看处分。
7月12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在其官网发布该名留学生的处理通报。
通报称,7月9日18时30分左右,该院2018级埃及籍留学生YOUNES在市区骑电动车载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执法,并与民警发生冲突。警方认定其违反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并处以罚款。
通报表示,对该生的行为,该院坚决支持福州警方依法依规处理。根据目前福州市公安交警处罚决定,依据《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第137条第三款:“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被处以警告、罚款的,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的规定,鉴于该生的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经学院研究并报学校同意,决定给予该名留学生留校察看处分。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在通报中表示,今后,将切实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确保留学生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澎湃热评:留校察看、道歉之后,留学生到底该怎么管
这几天,留学生成了新闻热词。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一名埃及籍留学生,骑电动车载人被交警拦下后,拒不配合正常执法,多次推搡民警。在舆论的汹汹之下,学校给予其留校察看处分。
山东大学组织的留学生“学伴”项目同样陷入了舆论漩涡。早在2018年11月15日,山大发布的通知显示,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7月12日,山大发布情况说明,称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外国异性友人”不当选项等问题,引发不良影响,对此深表歉意。
事件告一段落,这场热议激发了公众对来华留学生的关注,其实也不能因为个案就全盘否定了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成就。
首先,中国已经成为接受留学生的大国。2018年11月,有教育部官员在论坛上公开列举数据称:2017年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各类留学生来华留学。中国拿出了33亿元资助其中的6万名左右外国留学生,另外约43万名外国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350亿~400亿元的教育收入。
在世界上许多留学生教育大国,海外留学生在当地的教育支出和日常消费都被视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留学生教育也将成为拓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增加地方商业收入的渠道。
然而,不管是将发展留学生教育视为大学国际化的标杆,还是当成高校和地方“创收”,办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教育的追求上来。
2015年,中国就成了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不过,很长时间以来,语言类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占有较高比例。很多外国学生来中国就是为了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这与中国留学生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某种层面上看,一个国家开展国际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确实能够反映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国还是处于上升通道中。
其次,人们还关心对留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能否与本土学生用“一把尺子”。笔者上大学时,也有一些留学生随班上专业课,甚至学院在管理上还把留学生编入中国学生的行政班级,鼓励留学生参加中国学生的班级活动。然而,在专业排名和奖学金评定时,就常常见不到留学生的影子。这就很难说,来华留学生取得了多么好的成绩。
第三,不仅是学业考核要用“同一把尺”,相关学校纪律也该统一考核。福建农林大学留学生交通违法事件的警示是,对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理应与本国学生采取同样的规则。尤其对于那些触碰规则红线的学生,该处罚的处罚,该劝退的劝退。不能因为处罚留学生、外国人“麻烦”,担心影响学校国际生招生,就高举轻放。
一定程度上,帮助来华留学生适应环境,体现了教育应有的人本关怀,但这只是一个次要问题,根本还在于严格对留学生的学业要求,做到“一把尺子量人”,让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高质量教学的“活广告”,这关系到中国大学的声誉,也是民众有关教育公平的诉求所在。
“留学生推搡交警”:读懂民意中的法治诉求
近日,外籍男子福州街头怒吼推搡交警暴力抗法,福州公安发布通报称:男子是当地某大学国际留学生,经批评教育,已书面悔过。此举随后引发热议。
现场视频显示,该外籍男子数次推搡交警,态度很凶,这样的行为,很可能已经涉嫌构成暴力抗法、妨害公务了。对肇事者的处理,如果只是批评教育,让其书面悔过,这样的结果,不仅与民众的惯常认知不符,从法理上也的确值得商榷。
当然,若论事件本身,这只是一起因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引起的冲突事件。若剔除当事人的身份标签,一般而言,这样的事件很难成为新闻,更不用说上“热搜”。
此事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究其原因,是涉及到了我国执法机关与外籍人员的“碰撞”,由此触碰到了普通民众对“法律面前是否能做到人人平等”的焦虑和敏感点,从而形成了一种关切公平正义的民意。
这种民意,有时体现为现实生活中朴素的正义感。根据报道,在当天事发现场,该外籍男子的粗暴行为就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愤怒,大家纷纷声援民警,一直等到10分钟后增援警察赶到将其制服。这种声援行为,也是一种有力的民意。
更浓的民意体现在网络舆论上。大家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评论该新闻,吐槽事件的处理结果。民众这样做,不是出于看“八卦新闻”的娱乐心态,而是缘于对自身生存状态和法治环境的关切。
民众关切的是,执法者对“留学生推搡交警”事件的处理中,外国人是否会享受“超国民待遇”。
民众担忧的是,执法者是否会对肇事的外国人“高抬贵手”,而不一视同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抗拒执法的行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罚款、拘留等相应惩处办法。只要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成年人,都应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在校学生没有豁免权。
这名外籍男子推搡交警的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此人就应接受我国法律的约束。该男子是普通留学生,并没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因此,其若有违法行为,就应一视同仁地接受我国法律的制裁。
今天,现代法治治理确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要格外防范和杜绝任何倾向的“选择性执法”。
法治精神不是凌空虚蹈、不可捉摸的东西。相反,它应该在生活中的一处处细节、一个个案件里见微知著,可查可考。民众对推搡交警这一“小事”的较真和关注,也是构筑法治精神的一种力量。执法机关应对此事的处理做出更详细的说明,以回应民意的关切,廓清民众疑惑。
本文网址:http://chanpin.wlchinahn.com/yxsw10859.html
原标题:与交警冲突留学生留校察看 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