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县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资料图
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是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族群。白裤瑶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4.2万人聚居南丹县。因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白裤瑶群众生活逐渐得到改善。改革开放后尤其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茅草树皮房改造等,一些白裤瑶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7年4月,广西确定南丹县为全区6个预脱贫县之一。南丹县启动总投资13.7亿元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建成2471套34万平方米安置房。2018年春节前后,白裤瑶群众陆续搬进新居。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安置区脱贫户谢桂群说,她和爱人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铺,一年收入1万多元,做零工挣了5000元,还有低保补助4400元,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很多。
目前,部分移民到广东及周边省市务工,还有不少群众留在“家门口”就业,护林、开小铺、开网店、经营农家乐……里湖王尚安置点贫困户何桂仁和妻子在附近做护林工作,一个月两人有3000多元收入。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千方百计让移民就业,早日实现拔穷根。为加强脱贫的产业支撑,南丹县在八圩社区安置点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扶贫产业园。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介绍:“正在规划建设白裤瑶乡旅游景区,将吸引安置区群众以各种要素入股分红、参与民俗表演等,并计划建设100套特色民宿,预计到2020年景区可带动超过1万白裤瑶贫困人口实现小康。”
搬下山还要“稳得住”,配套设施也要跟得上。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在县乡医院住院报销比例达90%等政策,现在白裤瑶贫困户生病都实现了医院诊治。
白裤瑶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打陀螺、敲铜鼓等课程,民俗文化非遗展演队还走出国门,赴巴黎等地演出。
里湖乡文化站站长黎政军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拥有铜鼓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现在,一面铜鼓要一两万元,越来越多的白裤瑶家庭买了铜鼓,仅里湖乡目前就有700多面铜鼓,“这也象征着白裤瑶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来源:北京晚报 据新华社
本文网址:http://chanpin.wlchinahn.com/yxsw6494.html
原标题:“人类文明活化石”白裤瑶走出大山 摆脱茅草屋住上“小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