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乐山大佛被修缮成“小鲜肉”?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距今已1216年。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屹立千年的大佛也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大佛本体保护次数达12次。
去年10月8日,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今年4月26日,在历时整整200天“体检”修缮后,乐山大佛正式“出关”。乐山大佛“花脸”状况明显改善,胸部开裂残损区域也得到排险加固。
不过,最近有部分自媒体发文并配图称,修缮后的乐山大佛“美白加高光”、“涂了粉底液”、“做了拉皮”,更有网友质疑说,乐山大佛被修缮成了“小鲜肉”,“修复去掉了大佛表面的‘包浆’,让大佛失去了千年沧桑感。”
景区:网传图片经电脑处理过
在此次大佛“体检”修缮工作期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曾多次进行采访和拍摄报道,将大佛“出关”后的照片与网传图片进行比对,却相差很大。对此,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观察,网传“小鲜肉”图片应为电脑处理过的图像,尤其是脸部、胸部非常“白嫩、光滑”,这和现实中的大佛相差甚远。
针对网友“修复去掉了大佛表面的‘包浆’,让大佛失去了千年沧桑感”的说法,该负责人表示,大佛因常年暴露在外,加上气候潮湿、植被侵害,佛身多处都风化渗水,这些所谓的“包浆”其实是伤口、病害。
该负责人表示介绍说,根据近年来的监测,乐山大佛本体出现风化渗水、胸腹部气鼓崩裂等严重病害,此次修缮方案经过了多次专家评议、严格审查,且有报批程序,最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才进行的。
未来:将科学有序推进大佛保护工作
今年4月,乐山大佛景区与上海大学签订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由10人组成的乐山大佛日常维护专业队正式成立,将不定期开展日常维护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1216名乐山大佛守护人,也将为保护大佛贡献一己之力。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景区将充分运用本次勘测成果,深入开展乐山大佛遮盖物、乐山大佛渗水治理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盘考虑、长短结合,科学有序推进乐山大佛保护工作。
延伸阅读:
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 2018年10月8日起栈道关闭景区仍正常开放
2018年10月8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了解到,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于10月8日正式启动。为确保安全,九曲栈道已于当日凌晨暂时封闭,游客不能通过九曲栈道到佛脚进行参观,但乐山大佛景区仍正常开放。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为此,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决定从10月8日起对大佛进行全面“体检”——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按照勘测工作方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将自下而上搭建脚手架对大佛进行近距离勘测调查。根据工作进度安排,10月8日至10月25日,将在大佛腿部区域搭建脚手架。此阶段,大佛除腿部被遮挡外,其他区域均可正常观瞻。游客朋友可在景区佛头平台或选择乘船观赏大佛。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全球瞩目、意义重大。从10月25日起,乐山大佛景区将举行“见证大佛保护”系列活动,游客在此期间到大佛景区游览,不仅可以通过沙画、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的保护不易,还能体验VR观大佛和与大佛3D合影,弥补游客不能下九曲栈道观大佛的遗憾。
乐山大佛正式“出关”
综合乐山日报报道,2019年4月26日,随着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圆满竣工,历经了200天闭关“体检”的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此外,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乐山大佛景区举行。
发布会还正式发布了“体检报告”——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阶段性成果白皮书,现场介绍了乐山大佛整体五大病害类型、胸腹部病害表现及四大成因、渗水层位置及岩层渗水初查原因等阶段性成果。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成都商报 环球网 人民网
本文网址:http://chanpin.wlchinahn.com/yxsw9701.html
原标题:“擦粉底美白加高光”,乐山大佛被修缮成“小鲜肉”?景区回应了